最近不少药农和药商反映,手里的药材价格像坐过山车,涨涨跌跌让人摸不着头脑。到底哪些品种值得关注?价格变动背后藏着什么门道?今天就结合最新市场数据,给大家捋捋几个热门品种的行情。
红花椒:极端天气推高价格,不同产区价差明显
红花椒这波涨价,源头得从产地说起。甘肃武都的大红袍花椒,价格一路往上走。现在一般毛货差不多98元/公斤,中等品质的得112元/公斤,顶级货更是突破了120元/公斤。
从7月21日算起,这阵子已经涨了10元左右。为啥涨这么猛?主要是甘肃、四川这些主产区今年遭了罪,霜冻、干旱轮番来,花椒树伤得不轻,产量降了一大截,产地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了。
不过不同市场价格差别不小。安国市场的韩城大红袍花椒,好统货才48元上下。这提醒大家,拿货时得多对比不同产区的价格,别盲目跟风。
白芷:大佬出手拉动行情,反弹空间有限
白芷最近也有动静。亳州市场价格涨了,无硫小统货5-6元,二条6.5-7元,大统货8元左右。但其他市场反应平平。
这波涨价,是因为有实力的商家觉得之前价格太低,像“白菜价”,开始大量进货,行情才抬头。但要注意,2024年产新后白芷一直低迷,现在新陈货源量都大,想靠这波涨太多不现实,价格反弹空间有限。
五灵脂:价格回升,后市看生产恢复情况
五灵脂前期跌得厉害,最近却“杀了个回马枪”,价格涨了。2026年6月初,正品报价70-75元,现在正品货要价85-95元。
它属于生产还没恢复的品种,只是用量小,没太多外围商家关注。接下来价格能不能稳住,得看涨价后会不会刺激生产,要是种植量上来了,价格可能又会有变化。
这些品种在降价,原因各不同
桂圆肉现在价格往下走。亳州市场大多在40-50元,好点的50元以上。去年国内外减产,行情涨了一波,今年没什么特别的利好,价格下调也算正常。它是药食两用的大宗品种,国内外都产,产量和需求都大,但规格多、难存储,外人想插手不容易,后期得留意新货上市情况。
冬瓜皮跟着冬瓜子一起降价。去年冬瓜子能卖到10元,今年降到5-6元;纯绿色的去年15-16元,今年9元左右。冬瓜皮本身轻、易碎,对颜色要求高,经营存储难度大。之前行情暴涨时它涨得不多,现在降价也算合理回归。
吴茱萸产新后行情又走低,中花一般货30-35元。当年500元的天价让各地疯狂扩种,它一年种植能收好几年,资源多,高价后很快就跌下来。这几年价格低,有些农民放松管理甚至毁了,但之前行情普涨时它又被拉起来,农民又开始好好管理。看来它的调整周期还得持续一段时间。
中药材行情受天气、产量、资金等多种因素影响,涨涨跌跌是常态。不管是种还是卖,都得多关注产地情况、市场供需,别被短期波动冲昏头。根据自身情况做判断,才能在市场里走得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