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也有'保质期'中医:这4类药超过期限反伤五脏

作者:网络
左侧宽880
左侧宽880

参考资料:【1】油脂类中药酸败产物对肝功能影响的研究. 中华中医药杂志,2019

【2】动物类中药储存过程中安全性变化分析.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,2021

在很多人的观念里,中药似乎没有保质期这一说法,认为只要妥善保存,放个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问题。

一些人觉得中药越陈越香,就像陈年老酒,年代久远药效更佳。

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,中药其实和西药一样,也是有保质期的。

如果超过保质期还继续服用,不仅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,甚至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,中药大多取材于天然的植物、动物和矿物。

这些天然成分本身相对稳定,但却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,比如温度、湿度、光照以及空气中氧气的作用。

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,中药的有效成分可能会挥发、分解或者发生氧化变质。

一旦出现这些情况,中药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,服用这样变质的中药,

不但疗效会大打折扣,还可能引发中毒或者过敏等不良反应,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健康。

那么,到底是哪 4 类中药过期后对身体危害较大呢?

首先是含挥发油类的中药。

这类中药在正常状态下,挥发油是其发挥药效的重要成分之一。
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尤其是超过保质期后,挥发油会逐渐挥发散失。

比如薄荷、藿香等药材,它本身具有疏散风热、芳香化湿等功效,主要就是依靠挥发油来实现。

过期后,挥发油大量减少,药效自然大打折扣。

更为严重的是,挥发油在变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。

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,会首先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。脾胃功能受损,就会出现食欲不振、腹胀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

其次是含糖量高的中药。

熟地黄、枸杞等都属于这类中药。

这类药材在储存过程中,一旦超过保质期,由于含糖量高,特别容易吸潮。

而在潮湿的环境下,就为霉菌的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
其中,黄曲霉菌是一种极为危险的霉菌,它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。

即使通过高温煎煮,也很难将这种毒素完全破坏。

当人体服用了被黄曲霉菌污染的过期中药后,肝脏首当其冲会受到损伤。

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,黄曲霉毒素进入人体后,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,长期积累可能引发肝脏病变,甚至诱发肝癌。

第三类是动物类中药。像蜈蚣、全蝎、鹿茸等都在此列。

动物类中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。在保质期内,它们能够发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,

比如蜈蚣、全蝎有息风止痉、通络止痛等功效。

但一旦过期,蛋白质就会发生腐败,产生组胺等致敏物质。

人体摄入后,很容易引发过敏反应,轻者出现皮肤瘙痒、皮疹等症状,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过敏性休克,危及生命。

最后一类是矿物类中药。

比如朱砂、雄黄等。这类中药在过期后,可能会发生化学变化。

以朱砂为例,其主要成分是硫化汞,在一定条件下,硫化汞可能会分解,导致汞等重金属析出量超标。

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,过期后同样可能发生化学变化,使砷的含量增加。

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极大,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蓄积。

首先会对肾脏造成损害,因为肾脏是人体排泄重金属的重要器官,

过多的重金属会加重肾脏负担,导致肾功能受损,出现蛋白尿、血尿等症状。

长期摄入还会影响神经系统,导致记忆力减退、失眠、头痛等问题,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。

为了确保中药的药效以及用药安全,我们必须重视中药的保质期问题。

在购买中药时,无论是中药材、中药饮片还是中成药,都要仔细查看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。

在储存中药时,要根据中药的特性,为其创造适宜的储存环境。

同时,要定期清理家中的中药,对于已经过期的中药,千万不要舍不得丢弃而继续服用,以免因小失大,对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。

总之,中药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,但我们在使用中药时,

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保质期观念,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,让中药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。

标签: 中药 保质期 危害 挥发油 糖类

左侧宽880
左侧宽880